
上海的家长都知道,有一所小学叫世界外国语小学,有一所中学叫世界外国语中学。他们还有个共同的简称——世外。事实上,“世外系”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,除了位于徐汇区的世外小学和世外中学,世外还托管了包括康外中小学、临港实验中学、同凯中学等在内的多所公办学校。
如果你是家长,如果你在上海,就不可能不知道“世外”这个名字。只要你开始关注“幼升小”这个话题,你就不会不知道徐汇区的“世外”小学是上海最难考的民办小学(虽然校长们觉得后面要加“之一”,不过论坛上的家长们可不这么想)。以2015年为例,世外小学报名3000多人,录取120人,录取比例3.6%,多年稳居上海民办小学报名总数第一的位置。
周萍从1978年便进入教育岗位,在复旦附中一干就是30年,作为复旦附中党委书记、副校长的周萍,在圈内有广泛的影响力,是华师大校长培训中心、上海市教委一些重大德育课题组的智囊和参与者。2007年退休后便来到兰生复旦中学,她很快转换角色,深入理解民办教育的性质与任务,为兰生复旦把脉、“下药”,制定学校发展目标,兰生复旦在周校长的先进理念撬动下,一路向前,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,一跃成为上海市办学质量优异、办学特色鲜明的超一流的民办初中。
一所优质初中,应当将德育放在首位。德育价值的多样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,价值主体和价值标准也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,中学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越来越强。尤其身处国际大都市上海,初中德育工作者如何通过构建有效的德育课程使理论性的教育内容、规范化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,是优质初中必须思考的问题。
新学期伊始,华育中学举行了一场特别的“家长会”——校监唐盛昌和校长李英出席了2015学年第一次学校家委会。校长李英还向十几位学校教委会成员介绍了华育中学2015学年的工作计划,其中有很多只有本校家长才可能听到的“私房话”。
作为集聚了资优生群体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,如何立足于学生的特点、社会的需求进行资优生教育,从而践行“以德为先,立德树人”的教育理念,我认为可将“守得住理想、耐得住寂寞、干得成事情”作为此理念的一种诠释,也是资优生教育立足于学生志、趣、能匹配探索的真实写照。
150年来,上海中学一直秉承“储人才,备国家之用”的办学宗旨,坚守“传承中思变”的精神,肩负着“兴校救国、兴校报国、兴校强国”的时代使命,一步一个脚印,铸就了“自强不息、思变创新、乐育菁英”的龙门魂。不同时代对学校的总结是不一样的,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。复校之初的时候,叶克平校长曾说过的一句话是“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”,这句话是叶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,经得起时代考验,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,永远传递着教育事业的真谛。
如果说上海中学的发展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经典缩影,那么上中国际部20 多年的发展,也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国际化的探索同时成长的。
之前,市教卫党委、市教委主要领导前往上海中学,宣布71岁的唐盛昌校长正式离任,43岁的原副校长冯志刚接任。多年来,围绕上中新校长选拔的议论,也给未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校级“掌门人”的培养与选聘机制改革,留出了足够的想象与启示空间。
冯志刚,1969年4月生,硕士,中学高级教师,上海市业余数学学校教练员,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。长期从事数学奥林匹克教学,在教学中注重点面结合,对数学班的尖子学生开展小班教学,为学校和上海市培养了许多数学英才。